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單位自訂圖片
:::
:::

新知分享

標題:【新知分享】簡談G力的重要性
刊登日:2022/2/6

內容



簡談G力的重要性

   航太醫學領域中,飛行中的加速度(acceleration)代表速度變化率,常用單位是”G” G是地表的地心引力(G =9.8公尺/平方秒或32.2英呎/平方秒)。對人體產生各種生理反應的G力是指與飛行器之加速度方向相反,但等量的慣性作用力(inertia forces),則可按人體三個不同軸向(X,Y,Z)而設定。+Gz加速度乃指作用方向是由頭至腳的慣性作用力,簡稱正G力(+Gz)。此種G力是飛行員最常經歷的持續性加速度,也是最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的作用力,主要生理作用如下:

一、心血管系統:1G環境暴露下,心眼血柱所形成阻力約為22毫汞柱,亦代表腦部血壓降低的血壓值,腦組織理論耐受值則約為4.5G;隨著G力增加壓力感受器(Baroreceptor)和內分泌系統即可利用如:週邊血管收縮、心跳加速、心肌收縮力增強等方式,以提高血壓,以維持腦部血流量。

二、視覺系統:隨心眼血柱阻力增加,眼球血壓亦降低,飛行員將出現視覺障礙(如灰視、黑視或管狀視野)。

三、神經系統:當G力超過飛行員負荷後,血液供腦部將終止,緊接而來的即發生功能喪失的狀態,稱之為「G力昏迷」(G-induced Loss of Consciousness, GLOC),當G力解除血液重新供應之後,個體往往需要經歷一段失能期方能恢復執行有意義動作,此一失能期間平均長約30秒鐘。

四、呼吸系統:肺臟組織的血液灌注量在上部區是呈現減少而下部區卻是增加的現象。相反地,肺臟的通氣量在上部區是呈現增加而下部區卻是減少。此等作用將增加無功能的生理性死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和生理性分流(Physiological shunt),使整體氣體交換功能顯著降低。

五、骨骼肌肉系統:隨著G力的增加,肢體活動的靈活度也逐漸地降低,G力也曾導致頸痛和背痛的情況,並且因而嚴重影響其飛行技能表現和飛行安全。



    瀏覽人次:2733
  • 更新日期: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