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單位自訂圖片
:::

::: 抉擇

抉擇

抉擇!不但是人生的一大學問,也是一大難題,當我們每天清晨睜眼的那一剎那開始,我們周遭就有許多事務待我們決定取捨,它們可能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也可能是足以造成個人終身成敗的轉捩點,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形下,猶豫、惶恐等不安的情緒因運而生。「我該怎麼辦?」的問題隨即盤旋腦海而困擾不已。倘若所面臨的又是一個無法逃避的抉擇,個人則因主觀意識、客觀條件等因素而舉棋不定時;情緒上、工作上的挫折也隨之接踵而來。

通常,人對於自己面臨叉路時所做的選擇,都會有一種心理傾向,那就是事後的後悔與懷疑。往往會有一種「得不到的東西,總是較好的」心理,無論當初的選擇帶來多大的榮耀與成就,心裡總是會惦記著當初捨棄的那個選擇,而有「若我當初選擇另一個決定,說不定我現在……」的感嘆。譬如,我們常可聽到同學們說道:「如果當時用功一點……」;已婚婦女懊惱於「想當初那麼多人追求我,偏偏會嫁給你……」。另外,在小如等車或等人時那種為「是否要繼續等?」而有的徬徨懊惱;甚至,為該穿哪件衣服出門,也會頗費一番周章。……..皆是經常發生在我們周遭的例子。

在一個不斷要面臨做決定的情況下,「我該怎麼辦?」似乎應像無限的苦惱,日日夜夜的纏在每一個人的腦海裡。不可諱言的是決定一件事,有時確實需要相當的勇氣。有的人能輕易的做到,但對大多數的人言則常是一件困難的事。而事實上,我們也經常無意中做出許多作繭自縛的傻事,把自己推入進退維谷的困境,矛盾衝突,惶惶不可終日。

造成這種情境的原因有二:一是由於自己缺乏果斷的決心,另一是由於我們忽略個人心理陷阱的運作。只有在瞭解個人的心理弱點後,人才能掙脫谷底,獲得真正的成長。因人們在決定一件事時,往往受個人情緒反應或強烈的動機去做選擇,所擔心的是自己的決定對或錯,而忽略了自己是因何有這個決定,即該根據何者來做決定。

抉擇,意味著得到一些東西,但同時也因此而失去一些東西,隨著抉擇而來的,必有一些責任。因此,有很多人會避免做決定而讓自己處在不做抉擇的夾縫裡,而事實上不做抉擇也是一種選擇,一種先決型態,只是當事人永遠無法達到其目標而已。

理智的選擇,往往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些,但如何理智?怎麼做才能比較好呢?
1.首先須給自己一段充裕的時間,一個好的決定往往需要時間。
2.在頭腦清醒時再作決定,避免在失望、疲勞或生病時做決定。
3.充分瞭解自己的興趣、需要、能力、目標等是什麼?也就是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4.找人商量,徵求別人的意見。
5.收集所需要決定之事的各種主客觀資料,以找到一些不同的選擇方案。
6.列出各種選擇方案可能產生的結果,並分析其利弊得失。
7.以最能符合當初自己的期待之方案為其選擇。
8.一但發現選擇錯誤,也要能承認錯誤且理智的去改變。

然而,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往往不一定能有這麼理想的環境與條件,而且很多情況會改變,所以能彈性改變就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能往好的方面想,珍惜並肯定自己已經擁有的。常常我們會忽略了自己已經擁有的,而誇張了自己的缺憾與不足,反而造成我們心中的失衡,於是產生了抱怨與不滿。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事皆須這麼費周章的考慮,對於一些日常的瑣事,我們不妨就任選其一;因為,事情一旦決定,心情會比較輕鬆,表現的乾脆俐落,也不去懷疑到底自己的決定是對是錯,只要自己做事自己負責,往往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

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平時個人若能注重生活層面的立體化,多給自己一些思考時間,則會有許多的選擇途徑,而不必常將自己逼在兩難之間。例如,若指認為結婚才是唯一幸福之道,那麼路徑就顯的狹窄,而忽略了生活尚有其他的層面。

此外,若要避免常因面臨許多抉擇而感到苦惱,有時「清心寡慾」也是一帖清涼劑。在埋首於抉擇的焦頭爛額之時,不妨偶而抬起頭來透透氣,往往在呼吸了一些新鮮空氣之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再者,人生本來就是由一連串的抉擇而形成的,每一個抉擇都代表著自己的縮影,透露的「你是個怎樣的人?」。天下沒有一個抉擇是完美的,但勇於面對抉擇,在做每一個決定時,選擇成長、進步和冒險,並且信任自己的判斷,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則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撰文:趙世和老師)

  • 瀏覽人次:360
  • 更新日期:2019-09-25